剛開始>>學習中文的時候,無論哪個國家的老外,幾乎都搞不清楚“有點兒”和“一點兒”,經常說出“我覺得中國的水果一點兒貴”“我一點點喜歡烤鴨”等等類似的句子。在中國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句子,卻難倒了一大票老外們。
那“有點兒”和“一點兒”的秘訣到底在哪里呢?我們舉例為證↓
1、這件衣服有點兒貴,便宜一點兒可以嗎?
2、你走得有點兒慢,快一點兒吧!
結論, ①“有點兒”+形容詞(不太好的感覺);形容詞+“一點兒”(提出自己的希望和要求)。②形容詞+“一點兒”用在比較句中,如“北京比上海熱一點兒”則沒有希望和要求的意思。
3、他今天喝了一點兒酒
4、我有點兒想家
結論:①動詞 + “一點兒”+名詞(表示數量少),②“有點兒”+喜歡/愛/恨/想(心理動詞)(表示程度不深)。這里我們要注意了:心理動詞和普通的的動詞不一樣,心理動詞兼具普通動詞和形容詞的功能,既可以帶賓語,又可以受程度副詞的修飾,如:你可以用喜歡他,也可以用很喜歡”。
“我經常會問外國學生這樣一個問題:你喜歡吃蘋果嗎”,他們在回答的時候,都表示自己想說:不是特別喜歡,有點兒喜歡這樣的意思,但是我感覺在漢語中,我們并不太習慣說“有點兒喜歡這個菜”“有點兒好吃”這樣的句子,當“有點兒”+“心理動詞”的時候,還是偏向于消極一點兒的詞,如:我有點兒討厭他等。如果我們想表達“有點兒喜歡的意思的時候,直接說”還可以“就行了;表達不喜歡的時候,可以說“有點不喜歡”。
個人認為,出于一種禮貌原則,喜歡的話應該用更多程度深的詞匯,如:“比較,很,特別”等,不喜歡的想法也要用程度淺一點兒的詞匯,如:“有點兒,不太,不怎么”等,這樣才更有利于成功的交際。
在形容詞+“一點兒”句式中,當句子有“了”時,“了”可以放在兩種位置上,表達三個意思:
5 現在已經三點了,這只表慢了一點兒=有點兒慢(表示不符合要求)
6 這只表總是走得很快,調了一下之后,慢了一點兒(表示變化)
7 他最近好一點兒了。(表示對所希望的一種變化實現的肯定)
“有點兒”和“一點兒”的語法點到此結束,各位get到了嘛!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攀達漢語 » “有點兒”VS“一點兒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