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,中國和日本是世界上使用漢字的兩個國家。雖然兩國的漢語存在一些差別,但是兩國人民對于漢字都是很敏感的。
這種情況對于日本人學習漢語來說,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。好的一面就是日本學生看到漢字,基本可以猜到意思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,也不用費力地去講解漢字的寫法。所以,大部分日本學生的閱讀能力都很高。在HSK等各種考試中也容易拿到高分。
那么,不利的一面是什么呢?大家有沒有考慮過?
相信很多對外漢語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:歐美學生的口語通常比較好,而日本學生雖然閱讀和寫作不錯,但是口語總是稍遜一籌。
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漢字。為什么這么說呢?幾乎所有的日本學生在學習漢語的時候,不是通過發音去記憶單詞,而是通過漢字去記憶。
大家一起看看,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常常出現在日本學生的課堂上:
老師:kuài lái
學生:老師,剛才的這個單詞用漢字的話怎么寫呢?
老師:“快”是“快速”的“快”,“來”是“來る”的“來”。
相信教日本學生的老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。
我的學生常常跟我說,他們聽到一個中文單詞的時候,腦子是這樣反應的:
聽到中文的發音
↓
想漢字
↓
通過漢字想意思
↓
想日語的意思
大家看看是不是經過很多的步驟。所以,給人的感覺常常是慢半拍的。
那么,日本學生該如何應對漢字呢?個人覺得,應該拋開漢字,直接記憶一個單詞的發音。比如,如果你學習的是漢語以外的語言,這種語言沒有漢字只有字母。你一定會通過發音來記憶單詞。聽到“pen”,就會立即反應出,這是“筆”的意思。所以,學習漢語也是一樣,先不去想“筆”這個字怎么寫,而是記住它的發音,聽到這個發音就應該馬上反應出“筆”的意思。
因此,每次在課堂上,老師應該注意到這點,讓日本學生多做聽的練習。
轉載請保留出處:http://aucouranton.com/news/9529.html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攀達漢語 » 漢字對日本人學漢語的影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