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漢語老師,不知道您是否聽說過國際學校的IB課程,現在這個課程有著越來越流行的趨勢,但是了解這個課程的對外漢語老師卻少之又少,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!
IB中文課程中首先要選擇的就是語言課程,國學生如果選擇母語之外的語言A課程,將面臨極大的文化挑戰,也很難獲得好分數。所以現實的情況是,中國大陸及港、臺IB學校中,文學成為了絕大部分學生在“第一學科”中的選項。
文學的課程分成四部分:第1:翻譯作品,第2:精讀作品,第3:按文學體裁編組的作品,第4:自選作品,可見文學部分的重中之重就是閱讀理解。這里邊每個國際學校的漢語教材都是不同的,他們可在范圍內自行選擇,正如現在在攀達漢語學習的樂城國際學校的孩子,用的就是自己學校所學教材。
第一部分翻譯作品,這一部分的學習形式是學生自己組織討論課,參與討論的同學各自收集資料形成觀點,在老師的指導下,形成兩篇闡述性的論文。
第二部分精讀是考察對作品內容和技巧的分析,這部分內容的教材,我們參照以往經驗可以發現,大部分學校都會選擇古代文學范疇內的書籍,難度還是很大的,而且采取口頭評述的方式。
第三部分通過學習,學生將可以串連不同作家作品,比較研究,因為無論是詩歌、小說、散文還是戲劇,每一種文學體裁都有一些被稱之為“文學慣用手法”的公認技巧。
第四部分教師可自行選擇作品,這一部分的學習形式相對輕松:寫作實驗、繪畫式小說、同人小說、文學和電影比較等皆可以成為授課內容。
現在你對IB中文課程有一點點的了解了嗎?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攀達漢語 » 國際學校的孩子們都學的IB中文課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