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寫漢字、推廣漢語是年輕人的專屬?誰說的~如今在世界各地,總有這樣的老人,他們在不經意間愛上了漢語,于是重新定義了后半生的追尋!
在英國卡迪夫大學孔子學院的眾多>>漢語學習者中,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學員——他年過八旬,在同齡人含飴弄孫、盡享天倫的時候,他選擇了開始學習漢語。
紅潤的臉龐,燦爛的笑容,在花白頭發的映襯下,老人更顯精神矍鑠。在卡迪夫孔院大大小小的活動上,你總能看到他的身影——幫忙布置活動場地,向前來參加活動的當地人普及中國知識,拉著孔院的新老師動情地講述他和中國的故事。他還總愛向大家“炫耀”從中國買來的寫滿漢字的領帶,還有那條一個冬天都舍不得摘下來的中國紅圍巾。任憑你向任何一個孔院中外方工作人員問起他,大家都會笑著告訴你,“哦哦,你說的是老爺爺??!”
他叫邁克·約翰·克勞奇(Michael John Crouch),今年81歲,在卡迪夫孔院學習漢語已經快三年了。
最近,老邁克又成了孔院的大紅人,因為他寫的一篇關于在威爾士地區中小學普及和推廣漢語的文章,在威爾士當地的主流媒體《西部郵報》之《威爾士視野》專欄上發表了!
邁克與中國結緣,那還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。1983年,邁克開始在香港學習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和另外兩位瑞典同學、一位澳大利亞同學去了廣州。這讓邁克心中激動極了,他終于有機會看看中國真正的模樣了!
改革開放初期的廣州,大街上到處是熙攘的人群,即使在周末,人們也不愿停下忙碌的腳步。用邁克的話說,“中國太不一樣了!我覺得中國人勤快又節儉,所以他們能成功!”這是中國留給邁克的第一印象。不久后,邁克完成了在香港的學業,回到了家鄉英國威爾士。
在廣州的所見所聞,讓邁克日思夜想。他尋求各種機會重返中國,想深入地了解這個“不一樣的國家”。終于,在1988年,他得到了在中國推廣英語教育的機會,再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!這一次,他的足跡遍布了整個廣東和福建。“在那么短的幾年時間里,廣州已經不一樣了!我不能想象在將來,中國會變成什么樣子!”說起三十年前的事情,邁克依然激情澎湃。
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,在1991-1994的三年間,邁克又數次來到中國。
各種各樣的博覽會、商業洽談和中英學校間的交流合作,給了邁克更多的機會了解中國的全貌和中國人的處世哲學,也讓邁克對中國的感覺由最初的“好奇”漸漸變成“愛”。
一年后,邁克退休了。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,邁克決定把對中國的愛轉化為行動。
自1995年起,邁克向英格蘭、威爾士地區的教育部門和媒體寫信,建議他們擴大與中國的合作范圍,并將漢語納入英國中小學語言教育必修課的范疇。
2002年,邁克的外孫女到了上學的年紀,60多歲的他跑遍了整個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,只為給孩子找一所開設漢語課的學校就讀。
2016年,英國政府宣布正式啟動中文教學項目“中文培優項目”(MEP),支持英格蘭中學>>漢語教學。
直到這一次的文章發表,邁克說,“自己寫的信至少有三十封了”。
2018年,邁克也有自己的夢想。他說:“我今年已經81歲了,但是我從來沒放棄過要再回到中國的夢想。希望今年,我能帶著我的外孫女一起去中國,讓她也看一看這個神奇的國度!”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攀達漢語 » 八旬老人助力推廣漢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