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>對外漢語老師,顧名思義,就是教外國人學漢語的老師!所以,說是職業本能,那么,在說話過程中,最大的尷尬莫過于讀錯字音了吧?當然了,在每天巨大的語言量當中,有時候會出現一點點讀音不正確的情況,這個情況如果是日常說話當中的某一個字某一個詞,說快了可能也就沒人太注意就過去了,尷尬就尷尬在有時候會出現在一些很專屬的名詞上,說白了就是一些多音字,這就顯得很low了……
比如河北省的蔚縣,多數人一上來就會破口而出——蔚(wèi)縣,可實際上是讀蔚(yǜ)縣。蔚(yǜ)是一個專屬讀音,只在用作地名的時候讀yǜ。像這種明文規定的字沒準有些人也是可以讀正確的,但是遇到這種情況,一些年齡稍大點的老師就很無奈了。曾經有這樣兩個例子是出現在攀達漢語年齡稍大的老師身上的:
一堂漢語成語課上,我們的漢語老師一筆一劃地將“學富五車”四個字寫在了白板上,又標注了每個字的漢語拼音!老外對于成語可以說是情有獨鐘的,因為每個成語里都有一個歷史故事,他們喜歡中國的歷史,也喜歡聽故事,所以每堂成語課教室里都是座無空席的。我想大部分是會讀作學富五車(chē)的吧?可是我們的老師卻認為是學富五車(jū),一番討論之后我們翻閱了各類字典、詞典。最終,老師也認定了學富五車(chē)是正確的讀音!
《水滸傳》、《三國演義》、《紅樓夢》和>>《西游記》是中國的四大名著,人盡皆知!如今,這四大名著不單是中國的文化瑰寶,多數老外也是稀罕得不得了。對于漢語水平較高的學生,攀達漢語的漢語老師會時不時地給他們講講這當中的情節。在一次閑聊中,外國學生問到了關于關羽的歷史典故,并顯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。隨即,我們的老師也十分熱情,吧啦吧啦說了好幾個關羽的典故名稱。聽罷,我便聽出了這其中的錯音,即千里走單騎的騎(qí)她讀作了(jì)。雖說學生也明白該字的意思,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指正了老師的錯音!
其實,上述例子當中,年長的漢語老師們也是“無辜者”,因為她們在小時候學習的時候,確實是讀作學富五車(jū)和千里走單騎(jì)的,只不過之后的教育大綱里重新定義了這些>>漢字的讀音。
看來,要想做一名優秀的漢語老師,也是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的,比如關注一些漢字的發音變化!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攀達漢語 » 作為漢語老師,是否也讀錯過音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