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外國人學漢語,該現象自21世紀開始,近20年來經久不衰,“漢語熱”席卷全球成為不爭的事實,而且愈演愈烈!
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,承載著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。漢語以其獨特的魅力很早便引起了外國人的興趣。唐代時,中國國力強盛,經濟、教育和軍事都十分發達,大量的外國留學生選擇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和漢語,同大唐盛世一樣,漢語也迎來了鼎盛時期。
近年來中國的不少大動作都十分受世人矚目,如上海世博會,亞投行,一帶一路等,無一不向世人顯現出中國不菲的經濟實力,這大大增加了外國人學漢語的熱情與動力。
外國人學漢語的契機有哪些?
70年代末,改革開放后,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里,外國人的身影便越來越多了,但多數是掘金人士。直到2003年奧組委發聲,中國將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,外國人才意識到中國的強大,開始了漢語學習之路。到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后,中國的表現又一次震驚了所有人,更多的外國人加入了學習漢語的隊伍中。相信2022年的京張奧運會,又是一個巨大契機!據官方統計,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從2003年的2000萬,到2008年的6000萬,再到2015年的1.5億人,估計2016年全球學習漢語的外國人數將突破2億!
中國本土的漢語事業發展曲線是逐年上升的。各大高校紛紛開設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,以培養強大的對外漢語師資力量。漢語培訓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興盛起來,尤其在北京和上海,這兩大外國人群居之地自然而然地成為漢語教學的發展基地。就北京而言,漢語培訓機構的分布也相對集中,都是外國人的聚集區。“小韓國城”望京以韓國人為主;五道口是大學城,以留學生為主,三元橋和三里屯兒主要面向使館人員;而像國貿、大望路,地處CBD,則是以企業為主,如攀達漢語。
國內漢語學習的市場如火如荼,國外的力量也不容小視!在國外,孔子學院遍地開花,各大中小學紛紛開設漢語課程。從《世界漢語教學》這本書的數據上來看,外國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的現象多年來有增無減。拿澳大利亞來說,從原來的幾百家中學開設漢語第二語言教學,增加到現在的三千多家,龐大的數字背后,足以反映出漢語正在成為一門有用的,可以廣泛使用的全球通用語言。
外國人學漢語的幾大難點
學漢語的外國人多了,但是能學好漢語的外國人卻很少,這主要和漢語本身的特點,還有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很大關系。
一、漢語詞匯量極其豐富。之前和朋友一起看一部電影叫《火星救援》,當主人公想表達那些特別美妙和壯闊的場面時,他說了一句“that is really beautiful”,我和朋友面面相覷,覺得好像有點詞窮的感覺,這要是用漢語描述一下,肯定很多人感動到痛哭流涕,而且給人留下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。所以外國人在學習的時候,如果想要精準的表達出內心的意思,其實是特別難的,沒有大量的詞匯作為基礎,是不能做到自由運用的。
二、漢語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。這對于很多沒接觸過聲調的學生來說尤其困難,發音成了他們最頭疼的問題,比如很多外國人會在“聯系”和“練習”之間搖擺和掙扎。而且漢語的平卷舌也是很多韓國學生的痛點,有一種傻傻分不清的感覺。卷舌er也讓眾多學習者困惑,抻著脖子練習,但是然并卵。
三、老大難的漢字難關。對于中國人來說,之所以覺得漢字不難大概是我們忘了小學那六年是怎么過來的。還記得每天一遍又一遍地寫生字、生詞嗎?這是我們小學六年的親切時光啊!我們在最適合學習語言的年紀扎扎實實的學了六年,耳濡目染,終生難忘。由此,可想象到這些外國人在看到漢字時糾結和悲催的表情。我有一些學生,初中就來中國學習讀書了,他們是高級翻譯,但是他們發現,自己的漢字在快速的退化,經常提筆忘字。可見如果非母語,想挑戰漢字,那真的要活到老記到老了。
外國人學漢語的前景一片光明,漢語教學的道路會越走越寬,但是我們也深知任重而道遠,希望所有的對外漢語教師一起加油!
本文為攀達漢語原創,禁止轉載!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攀達漢語 » 外國人學漢語,你怎么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