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來越多的老外以學過漢語為傲,但他們學過漢語,就代表真的會說漢語嗎?
學過漢語之后運用起來也是有技巧的,即語用。可以理解為不會引起對方反感的說話方式。
這點對于很多漢語水平中級以上的外國人來說都是很有難度的,如這幾類人群: ①在一般的、基本的場合下,交流無障礙,通常也不會引起聽話人的反感。②修辭手法有問題。③語言、文化方面的知識,每個人都存在不同的問題。
這樣的外國人在比較難的對話中,很難說出適合場景的話,因此很多時候,可能會引起聽話人的反感,甚至讓他們生氣。這是由于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存在差別,所以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詞語的意思且不熟悉中國文化的話,很容易出現語用錯誤的問題。
這是一個實例,講的是一個中國學生和一個日本留學生的事兒。日本留學生為了學習漢語來到中國,想快點掌握漢語,于是和一個中國朋友合租,住在一起。過了半年左右,這個中國朋友跟我講述了合租這半年來的很多不愉快的事。他說已經受不了了,不想再和那個日本留學生住在一起。于是我詳細地問了他們的矛盾到底在哪里,后來發現,大部分的矛盾都是由于語言表達方式不適引起的。比如,他的女朋友去家里做客,兩個人一起做了晚飯,并且很熱心地為那個日本留學生做了他很喜歡的中國菜。看到這些菜,日本留學生當然很高興,于是他說,謝謝,順便給我做飯。他聽了非常不開心。但是這句話如果翻譯成日語的話,在這樣的場合完全沒問題。可是在漢語中,“順便”的意思是在做某事的過程中,出于方便做另外一件事。他和他的女朋友是特意為了日本留學生做的,所以聽到這句話,非常不開心。
這件事不大,但是很多時候,矛盾就是從一件件小事開始的。所以,外國人在學漢語的時候,一定要注意的是,細細琢磨每個漢語單詞的意思,區分好這些單詞在漢語里和在自己母語里的不同。在使用的時候,盡量避免類似上述的問題。
轉載請保留出處:http://aucouranton.com/news/10488.html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攀達漢語 » 學過漢語不一定會說漢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