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質”與“量”的含義
重“質”的學習法,就是以學校教學為代表的方法,以課本為主,逐一學習詞語、語法及課文。聽課本的錄音、查生詞、確認語法、出聲朗讀,最后做練習并復習。也就是在學校學習漢語時,教師們所用的方法。
另一方面,重“量”的學習法是什么呢?比如,讀中國的報紙或者小說,聽新聞等等,這個時候出現的生詞不用一個一個去查字典。也就是像我們讀本國語言的文章、看本國的電視一樣,不用逐一地去理解每個單詞的含義。
也就是說,重“質”的學習是“精聽”、“精讀”;重“質”的學習是“多聽”、“多讀”。
正確度與流暢性
一般來說,像這種把什么和什么做比較的文章,都會偏向一方。但是,“質”和“量”兩種學習方法并沒有優劣之分。這兩種方法的學習目的本來也不太一樣。
重“質”的學習法,在學習漢語基礎時是必不可少的。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,才能正確地表達出來。所以,在學習漢語的初期,著重詞匯與語法的重“質”學習非常重要。
那么,重“量”的多聽、多讀有什么用呢?這是為了培養我們的語感而必須進行的練習。為了讓我們更自然更流暢地說出一門外語,我們必須要“多聽”、“多讀”。
也就是說,重“質”可以讓我們正確地表達;重“量”可以讓我們流暢地表達。
從質到量的學習過程
因為重“質”的學習和重“量”的學習,在學習目的和方法上存在著差異,所以這兩種學習方法應該在學習漢語的不同時期進行。
重“質”的學習方法應該在接觸漢語的初期進行。這個時候的學習,“精聽”、“精讀”是關鍵。當我們有了一定的基礎,并且這個基礎日益牢固的時候,從初級后期到中級這個階段,我們就應該漸漸地把學習的重心轉移到“多聽”、“多讀”上去,中級以后的學習,要以“量”為主。
當然,我的意思不是說在漢語學習初級階段不用“多聽”、“多讀”;在中級階段不用“精聽”、“精讀”,在學習一門外語的任何階段,這兩種學習法都是重要的。而是在不同的階段,應該有所偏重。
轉載請保留出處:http://aucouranton.com/jiaoxuefa/8613.html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攀達漢語 » 學漢語要先“質”后“量”